分享贴1
黄同学
文山公安局
文山公安局,笔试最后一名进面,差第一名5.5分,面试90.46分,超最后一名5分,逆风翻盘。
分享贴2
杞同学
上岸红河州事业单位
分享贴3
赵同学
上岸普洱事业单位
学习心得体会
从2022年9月到2023年6月,我在青云度过了10个月的学习时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班主任的耐心监督帮助我最终成功上岸。
现在回头来看,我把自己整个备考学习的过程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认识公考,第二是深入学习,第三是反复刷题。
先说第一个认识公考,不只是了解考试考些什么,更要了解各部分知识点需要考察的能力,比如言语主要考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判断推理主要考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等,认识到这些,再对应自身条件,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部分。
第二是深入学习,找准自身优势、强势模块后,深入学习这部分模块的知识点,做到在保证正确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压缩时间,分配给其他模块,尤其要分配的是数量。现在考公人数越来越多,岗位竞争也愈发强烈,数量就成了不能忽视的模块,不擅长,就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磨。
第三是反复刷题。公考时间战线拉的很长,动辄三五个月,在经过前期的学习以后,后期对大部分知识点都有了认识,这个时候难免产生懈怠的心理。但是要保证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就必须保持做题的感觉,这时候就到了最折磨的时候,每天强迫自己刷题,特别是申论的公文和大作文。在这个阶段,特别感谢我的班主任李畅达老师,他的敦促帮助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阶段,在最终考试的时候,保持住了做题的状态。
最后,考公是一个长期奋战的过程,必须坚定自己的意志,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分享贴4
常同学
上岸云南日报
分享贴5
艾同学
省考上岸昭通公务员
自2020.12至2023.5,我一直在备考公务员的过程中。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经历了多次考试包括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有幸参加过三次面试但都未能成功上岸,最近一次考试是参加没有面试的事业单位考试以笔试第一的成绩最终成为了一名事业人员。回望自己的整个备考经历,其实一直都成绩平平,但毕竟在青云有过两年的培训经历、半年的自学经历,想就自身的经验作一个分享。
首先,我想说说行为习惯。就我而言,刚参加培训的时候,在经历了四年浑浑噩噩的大学生活,我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大脑已经形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具体就表现为不爱动脑、反应迟钝、十分贪玩,而且没有目标,没有真正将考上作为自己来这里学习的目的,这是大忌。如果没有目标,只是将参加培训当作是应付父母或者跟风的做法,那么你就不会有内发的动力激活你的学习热情,剩下的只有荒废时间、浪费金钱、消耗情绪,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后悔。所以,一定要想好自己是否已经为考公做好了准备,下定决心之后再来备考,接下来你的所学所思所想所做都是为了考上而努力,这样你才会有学习的方向,才会知道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地弥补不足,慢慢地远离一些无用社交、不良嗜好,进而形成规律的作息、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今后的人生也会有巨大的帮助。接下来,我按照考试各个板块来分享经验。
先来说说行测。
常识判断这个模块,我认为50%的正确率是底线。常识的覆盖面是很广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足矣,不用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学习的渠道就不多赘述,一个手机什么都能做到。常识的重点是时政,时政的题量占比是最高的,我的方法是在蹲坑的时候看学习强国,好处就是蹲坑的时候专注力很高并且可以减少蹲坑的时间避免脚麻。把学习强国上的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等看完后可以答题,每日答题、趣味答题在学习了时政的同时还可以积累其他方面的常识,利用好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积少成多。
言语理解。一般片段阅读的难度也不会很大,熟练运用好青云的四大基础法就能保证很高的正确率了,但要避免教条,在运用方法的基础上还是要回归文段本身,理解意思才是王道。逻辑填